外科手術

外科是一門醫學專業,包括但不限於腸道、肝臟、結腸、胰臟、膽囊、胃、甲狀腺、乳腺、皮膚/皮下病變組織等部位的各類手術。

結直腸

結直腸包括結腸(大腸)及直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一環,在將固體廢物排出體外前,主要負責儲存廢物、吸收消化物的水份和礦物質。

食道和上消化道

消化道是連接口腔和肛門的管道,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和胃組成。食道通過肌肉的收縮和放鬆,把食物向下推,穿過橫膈膜到達胃。

肝膽腸胰

肝臟製造膽汁; 胰線製造胰液; 小腸腺分泌腸液。膽汁和胰液經總膽管流進腸道,與腸液共同進行消化作用,構成重要的輔助消化和代謝的系統。

內分泌

內分泌系統主要負責控制人體生理功能正常運作,由分泌激素 (荷爾蒙) 的內分泌腺所組成。包括甲狀腺、副甲狀腺、腎上腺、腦垂腺等。

乳腺

乳房的發育和功能受多種內分泌激素等的作用影響和調控,如:雌激素促進乳腺腺管增生、孕激素則促進乳腺小葉及腺泡生長。

皮膚/皮下病變組織

人體的皮膚分為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三層,皮膚中的細胞隨著年紀增長都有不正常增生的可能,常見有:粉瘤、脂肪瘤、血管瘤、痣和疣等。

相關疾病與治療

胃潰瘍

胃潰瘍是胃黏膜發生潰瘍,造成傷口。胃潰瘍也可發生在胃部以外的器官,如腸道,這稱為十二指腸潰瘍。香港人因生活節奏急速,令胃潰瘍成為了常見的腸胃疾病。

徵狀

  1. 上腹中央位置絞痛或灼痛
  2. 噁心及嘔吐
  3. 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4. 胃灼熱

診斷

  1. 內窺鏡檢查
  2. X光檢查

治療

大部份胃潰瘍都能在一至兩個月內自行痊癒。治療方法有二:藥物和手術。患者可利用藥物來抑制胃酸,或透過手術切除潰瘍部分。

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是指胃酸從胃部回流到食道的疾病。這種胃酸回流會刺激食道內層,雖然有不少人曾經歷胃酸倒流的情況,但胃食道逆流患者一般每週最少出現兩次胃酸倒流,或每週最少發生一次中度至重度的胃酸倒流。

徵狀

  1. 進食後出現胃灼熱,晚上情況較嚴重
  2. 胸口痛
  3. 吞嚥困難
  4. 食物或胃酸反流到喉嚨
  5. 感覺喉嚨有腫塊

若胃食道逆流發生在晚間,患者可能出現以下徵狀︰

  1. 慢性咳嗽
  2. 咽喉炎
  3. 哮喘或哮喘情況惡化
  4. 影響睡眠

診斷

  1. 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
  2. 食道壓力檢測
  3. 食道酸鹼度測試
  4. 上消化系統X 光檢查

治療

胃食道逆流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及藥物治療。

胃癌

胃癌是指在胃黏膜上出現癌細胞,形成時間較其他癌症長。過去幾十年間,全球胃癌個案都呈下降趨勢,但仍是香港十大癌症之一。

徵狀

胃癌初期徵狀並不明顯,但較常見的包括:

  1. 持續性消化不良和胃灼熱
  2. 經常打嗝
  3. 飯後有飽脹感覺
  4. 持續胃痛
  5. 大便帶血
  6. 食慾不振
  7. 體重下降

診斷

  1. 內窺鏡檢查
  2. 超聲波內窺鏡檢查
  3. 鋇劑X 光檢查

治療

胃癌的治療方法包括切除手術、放射治療,以及化療。

食道癌

食道癌是香港常見癌症之一。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及某些疾病會增加患上食道癌的風險。食道癌多發病於60至70歲人士,男性患者較女性多。

徵狀

  1. 吞嚥困難
  2. 持續消化不良或胃灼熱
  3. 進食後不久出現嘔吐
  4. 食慾不振和體重下降
  5. 上腹、胸部或背部疼痛或不適

診斷

  1. 內窺鏡檢查
  2. 鋇劑X光檢查

治療

食道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食道、放射治療及化療。

胃腸道基質腫瘤

胃腸道基質腫瘤是一種出現在消化系統的軟組織肉瘤,可生長在消化系統任何位置,但常見於胃部和小腸內,主要是由於消化系統壁細胞基因突變所致。患者一般為50-70歲人士,較少見於40歲以下人士。

徵狀

  1. 因腫瘤出血而導致貧血
  2. 腹痛
  3. 噁心
  4. 嘔吐
  5. 食慾不振
  6. 體重下降
  7. 吞嚥困難

診斷

  1. 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 Scan)
  2. 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
  3. 超聲波內視鏡檢查
  4. 小針穿刺活檢
  5. 胃部活組織切片檢查

治療

胃腸道基質腫瘤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腫瘤及標靶藥物治療。

賁門失弛緩症

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罕見的食道疾病。患者的食道肌肉不能正常運作,導致食物及飲料不能進入胃部,並滯留在食道內。

徵狀

賁門失弛緩症有時候是沒有明顯徵狀的,但常見徵狀包括:

  1. 吞嚥困難
  2. 反芻未消化的食物
  3. 胃灼熱
  4. 胸痛
  5. 流口水或流出嘔吐物
  6. 緩慢但明顯的體重下降

診斷

  1. 食道動力檢查及食道酸鹼度測試
  2. 鋇餐檢查
  3. 內窺鏡檢查

治療

賁門失弛緩症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部分或全部食道、藥物治療及內鏡氣囊擴張術。

吞嚥障礙

吞嚥障礙指患者需要較長時間把食物從口腔吞嚥到胃部,令進食過程變得困難和費時。患者在吞嚥過程中有可能感到痛楚,有些患者甚至完全不能吞嚥。吞嚥障礙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人士身上,但長者的發病率較高。

徵狀

  1. 吞嚥時感到疼痛
  2. 無法吞嚥食物
  3. 感覺食物卡在喉嚨、胸部或胸骨後面
  4. 胃灼熱
  5. 食物或胃酸反流到喉嚨
  6. 體重下降
  7. 吞嚥時咳嗽或嘔吐

診斷

  1. 鋇劑X 光檢查
  2. 內窺鏡檢查
  3. 吞嚥檢查
  4. 影像掃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

治療

治療方案會根據吞嚥障礙的類型而有所不同。一般的治療方法包括食道擴張手術、藥物治療及吞嚥復康訓練。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是一種罕見的癌症,常見於30多歲和60歲以上人士。女性患者比男性多2-3倍。甲狀腺癌的治癒率很高,患者通常在治療後可完全康復。

徵狀

  1. 頸部有腫塊
  2. 聲線變得嘶啞
  3. 吞嚥困難
  4. 頸部和喉嚨疼痛
  5. 頸部淋巴結腫大

診斷

  1. 身體檢查
  2. 血液檢查
  3. 掃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
  4. 甲狀腺活組織檢查
  5. 基因檢查

治療

甲狀腺癌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切除甲狀腺、藥物治療、放射碘治療、放射治療及化療。

乳癌

乳癌為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每16名女性便會有1人患上乳癌。雖然乳癌個案近年不斷增多,但只要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乳癌治癒率其實很高。

徵狀

  1. 乳房出現腫塊
  2. 乳房的大小、形狀或外觀出現變化
  3. 乳房皮膚凹陷
  4. 乳房皮膚發紅、發熱或呈橙皮紋狀

診斷

  1. 乳房檢查
  2. 乳房X光檢查
  3. 乳房超聲波檢查
  4. 磁力共振掃描(MRI)
  5. 乳房活組織檢查

治療

乳癌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切除乳房、放射治療及化療。

良性前列腺肥大症

良性前列腺肥大症是指良性細胞組織(非癌細胞)在前列腺內生長,增大的前列腺壓迫著尿道,令患者出現排尿困難。

徵狀

  1. 難以忍尿
  2. 尿頻
  3. 夜尿多
  4. 小便流量微弱
  5. 小便時灼痛或刺痛

診斷

  1. 血液檢查
  2. 小便測試
  3. 超聲波檢查
  4. 抽取良性細胞組織樣本化驗

治療

良性前列腺肥大症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細胞組織及藥物治療。

外周動脈疾病

外周動脈疾病是一種常見的血液系統循環疾病,由於動脈中有脂肪沉積物,導致腿部肌肉的血液供應減少。

徵狀

  1. 腿部和腳部的毛髮脫落
  2. 腿部麻痺
  3. 腳趾甲生長速度緩慢
  4. 腳和腿上的傷口較難癒合
  5. 腿部膚色出現改變,如變得蒼白
  6. 男性可能出現勃起功能障礙
  7. 腿部肌肉漸減

診斷

  1. 身體檢查
  2. 踝肱指數
  3. 超聲波檢查
  4. 血管造影檢查
  5. 血液檢查

治療

外周動脈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治療及藥物治療。

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是由於靜脈瓣膜出現問題,令血液循環欠佳,最後令靜脈扭曲和脹大的疾病。靜脈曲張多發生在腿和腳上,血管會呈藍色或深紫色、凸起、並以迂曲或團塊狀出現。

徵狀

  1. 腿部疼痛和沉重
  2. 腳和腳踝腫脹
  3. 腿部肌肉痙攣,尤其晚上
  4. 出現靜脈曲張的皮膚乾燥、稀薄、痕癢

診斷

  1. 身體檢查
  2. 超聲波檢查

治療

靜脈曲張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移除靜脈曲張血管。

皮膚腫瘤

皮膚腫瘤可以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而且大多數腫瘤都是良性的。但當腫瘤持續出現2星期以上,便有需要求醫,找出原因所在。

徵狀

皮膚腫瘤的類型根據體積大小和種類而異,常見的徵狀為:

  1. 質感柔軟或難以觸摸
  2. 可以在皮膚下移動
  3. 或大或小,可以像豌豆般小或高爾夫球般大
  4. 腫瘤可在皮膚下生長或在皮膚表面上增生

診斷

一般而言,醫生會透過觸摸及觀察腫瘤的形狀、大小、硬度及邊界等幾方面來判斷腫瘤的實際性質,再給予合適的治療。

治療

皮膚腫瘤一般以切除手術為主。

痔瘡

痔瘡是由於直腸和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受阻而導致血管腫脹及血管組織突出,常見於50歲或以上人士。

徵狀

  1. 大便後出血,血液通常呈鮮紅色
  2. 肛門外有突出的腫塊,經常需要在大便後把腫塊推進肛門內
  3. 排便時有粘液排出
  4. 肛門周圍疼痛、發紅和腫脹

診斷

  1. 醫生問診
  2. 探肛檢查

治療

痔瘡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痔瘡、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

大腸瘜肉

大腸瘜肉是指在大腸內壁上形成的小塊細胞。 大多數大腸瘜肉都是良性, 但若不及時進行處理,一些瘜肉會演化成大腸癌癌細胞組織,而這個時候發現的大腸癌往往都屬於較為後期的。

徵狀

  1. 直腸流血
  2. 大便顏色改變
  3. 排便習慣改變
  4. 腹痛
  5. 缺鐵性貧血

診斷

  1. 大腸鏡檢查
  2. 大腸電腦斷層掃描檢查
  3. 大便測試

治療

大腸瘜肉的治療方法為切除手術。

大腸癌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主要影響50歲或以上人士。大多數大腸癌癌細胞是由良性細胞演變而成的。

徵狀

  1. 排便習慣改變,包括不尋常的腹瀉或便秘,以及大便形狀有所改變,並持續四週以上
  2. 直腸出血或大便帶血
  3. 持續腹部不適
  4. 排便不順
  5. 身體虛弱或經常感到疲倦
  6. 體重下降

診斷

  1. 大腸鏡檢查
  2. 血液檢查

治療

大腸癌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部份大腸、化療、標靶藥物治療及放射治療。

疝氣

疝氣,俗稱小腸氣,是指當器官經由身體腹壁缺口移動到肌肉或周圍組織的外層。疝氣可見於任何年齡人士,但男性患者居多。

徵狀

一般而言,疝氣多發生在胸部和臀部之間的位置。患者會發現腹部或腹股溝凸出腫脹或出現腫塊,一般不會引起任何痛楚。患者亦有可能出現以下徵狀:

  1. 腫脹部位會變得愈來愈大
  2. 腫脹部位周圍疼痛
  3. 提舉東西時感到疼痛

診斷

醫生會根據腫脹出現的位置來診斷疝氣的種類。

治療

疝氣的治療方法以切除手術為主。

盲腸炎

盲腸炎指腹部右下方的盲腸發炎。盲腸炎十分普遍,但成因不明,且惡化速度快。

徵狀

  1. 突發疼痛始於腹部右下側
  2. 肚臍周圍突然疼痛,而痛楚經常轉移到右下腹
  3. 疼痛會在咳嗽、走路或做出其他動作時變得更嚴重
  4. 噁心和嘔吐
  5. 食慾不振
  6. 便秘或腹瀉
  7. 腹脹

診斷

  1. 檢查疼痛的嚴重程度
  2. 血液檢查
  3. 尿液測試
  4. 掃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及磁力共振掃描(MRI)

治療

盲腸炎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盲腸。

胰臟炎

胰臟炎是指胰臟出現發炎情況。胰臟是一個長形扁平的腺體,位於胃部後面,所產生的酶有幫助消化、製造激素及正常調節身體處理葡萄糖的功用。

徵狀

  1. 上腹疼痛
  2. 腹痛伸延到背部
  3. 進食後腹部疼痛加劇
  4. 發燒
  5. 脈搏急速
  6. 嘔吐
  7. 腹部觸摸感異常

診斷

  1. 血液檢查
  2. 大便測試
  3. 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 Scan)
  4. 腹部超聲波檢查
  5. 超聲波內窺鏡檢查
  6. 磁力共振掃描(MRI)

治療

胰臟炎的治療方法包括切除手術(膽管、膽囊或胰臟)及藥物治療。

膽囊炎

膽囊炎是指膽囊出現發炎情況。膽囊炎大多數是由於膽石阻塞膽管而引致的,其他可導致膽囊炎的原因包括膽管問題、腫瘤、嚴重疾病和感染。

徵狀

  1. 右上腹或腹部中央劇痛
  2. 疼痛伸延到右肩或背部
  3. 腹部觸摸感敏感
  4. 噁心及嘔吐
  5. 發燒

診斷

  1. 血液檢查
  2. 膽囊影像檢查
  3. 膽管掃描(HIDA掃描)(監測膽汁在身體流動的情況)

治療

膽囊炎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移除膽石及藥物治療。

膽管炎

膽管炎指膽管系統發炎,通常與細菌感染有關。 膽管主要負責把從肝臟及膽囊分泌的膽汁帶入十二指腸,以用來消化食物。膽管炎可以是慢性或急性形式出現。

徵狀

  1. 右上腹部疼痛
  2. 發燒及發冷
  3. 黃疸(皮膚和眼睛呈黃色)
  4. 大便呈灰白色
  5. 小便呈茶色
  6. 低血壓
  7. 昏睡

診斷

  1. 血液檢查
  2. 膽管造影術
  3. 經皮穿刺肝膽管引流術(PTCD)
  4. 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5. 磁力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
  6. 超聲波檢查

治療

膽管炎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移除膽石及藥物治療。

復發性化膿性膽管炎

復發性化膿性膽管炎指膽管受細菌感染,並反覆在肝臟及肝膽管產生膽石的疾病,嚴重更會出現化膿及持續膽管阻塞情況。這個疾病普遍見於香港及東南亞地區,由於在香港極為常見,故又稱「香港病」。

徵狀

  1. 發燒
  2. 右上腹持續疼痛
  3. 噁心和嘔吐
  4. 黃疸
  5. 煩躁不安、神志不清
  6. 血壓下降

診斷

  1. B型超聲診斷法
  2. 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 Scan)
  3. 胸部及腹部X光檢查
  4. 經皮穿刺肝膽管引流術(PTCD)
  5. 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6. 磁力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

治療

復發性化膿性膽管炎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

腎石

腎石是指腎臟尿液中含過量礦物質和鹽而形成的沉積物。腎石可影響泌尿系統中任何部位(從腎臟到膀胱),而且致病原因眾多。 腎石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最常影響30至60歲人士,男性患者較女性多。

徵狀

腎石可以沒有任何徵狀,患者可能會從尿液中排出腎石。一般而言,腎石的常見徵狀包括︰

  1. 肋骨下方的側面和背面劇痛
  2. 排尿時疼痛
  3. 小便呈粉紅色、紅色或啡色
  4. 小便渾濁或惡臭
  5. 噁心和嘔吐
  6. 尿頻
  7. 尿量少

診斷

  1. 血液檢查
  2. 小便測試
  3. 影像掃描
  4. 腎石成分分析

治療

腎石的主要治療方法為透過手術來移除腎石。

Mirizzi症候群

Mirizzi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併發症,指膽石嵌塞在膽囊管或膽囊的頸部位置,導致膽總管或肝總管出現阻塞。

徵狀

  1. 右上腹疼痛
  2. 黃疸
  3. 發燒

診斷

  1. 膽管造影術
  2. 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 Scan)

治療

Mirizzi症候群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

缺血性腸道疾病

缺血性腸道疾病是由於血管阻塞,導致流向腸道的血液減少而引致的各種腸道疾病。 腸缺血會影響小腸、大腸或兩者的健康。缺血性腸道疾病分急性和慢性兩種。

徵狀

  1. 突發性腹痛,可以是輕度、中度或重度
  2. 迫切需要排便
  3. 排便時需要過度用力
  4. 腹部觸摸感異常
  5. 大便帶血
  6. 因腹痛而不敢進食
  7. 體重下降
  8. 腹瀉
  9. 年長患者會出現精神錯亂

診斷

  1. 血液檢查
  2. 掃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及磁力共振掃描(MRI)
  3. 消化系統檢查(內窺鏡檢查)
  4. 血管造影檢查

治療

缺血性腸道疾病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血塊或腸道,以及藥物治療。

腸阻塞

腸阻塞是指腸道因各種原因而出現的阻塞情況,使食物或液體無法正常的通過小腸及大腸。腸阻塞的致病原因眾多,包括手術後在腹部形成的細胞組織、腸道發炎、小腸感染、疝氣和結腸癌。

徵狀

  1. 腸痙攣
  2. 食慾不振
  3. 便秘
  4. 嘔吐
  5. 腸道無法蠕動
  6. 腹脹

診斷

  1. 身體檢查
  2. X光檢查
  3. 掃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
  4. 超聲波檢查
  5. 鋇劑灌腸造影檢查

治療

腸阻塞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切除阻塞腸道部分。

結腸造口

結腸造口是一個人工開口,適用於已切除直腸、肛門及括約肌的患者身上,令排泄物得以排出體外。

一般而言,由於結腸造口的排泄物較稀爛,因此結腸造口人士需要攝取大量水分,以免出現脫水情況。同時,結腸造口人士需保持均衡及定時的飲習慣,避免進食太過堅硬或會產生較多氣體及氣味的食物。

預約醫療程序須知

凡於本診所預約進行任何醫療程序,必須於預約當天繳付按金,否則預約無效。按金將會於醫療程序完成後退還。
預約須知

內窺鏡檢查

內窺鏡檢查是利用一條柔軟而可彎曲的內視鏡進入人體,協助醫生觀察病人上、下消化道或其他部位的病變及疾病。

食道胃十二指腸鏡檢查

俗稱胃鏡,是監測上消化道(食道、胃和十二指腸)情況的檢查,用作診斷和治療相關疾病。

食道胃十二指腸鏡檢查

在檢查過程中,醫生會把內視鏡經口部進入食道、胃及十二指腸以進行上消化道檢查。通過胃鏡檢查可以即時知道消化系統內的健康狀況,同時,醫生亦會紀錄相關影像作為日後診斷及治療之用。 醫生檢查時可能會從食道壁、胃壁或十二指腸壁取一片活組織作樣本,用於實驗室化驗。

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用作檢測大腸和直腸的健康狀況,以找出病症原因。

結腸鏡檢查

在結腸鏡檢查期間,醫生會把一條可彎曲、未端帶有微型攝影機的結腸鏡從肛門進入直腸,透過拍攝影像觀察整個結腸內部。 如過程中發現任何瘜肉,醫生可即時移除瘜肉組織。 一般而言,檢查過程不會帶來太大不適或痛楚,患者只需注射鎮靜劑而無需全身麻醉或留院。

日間內視鏡中心內窺鏡檢查安排

為配合工作繁忙、日常事務繁瑣的病人,我們特別安排於日間內視鏡中心進行內窺鏡檢查,可以彈性安排檢查時間,無須在醫院留宿。

胃鏡內窺鏡套餐

(日間內視鏡中心)
胃鏡經由口腔和喉嚨進入食道 套餐包括以下項目:
  • 醫生費用
  • 麻醉科醫生深度監察麻醉
  • 化驗費 (包首2樽病理化驗)
  • 手術室費用
  • 復甦室費用
  • 靜脈注射鎮靜劑費用
  • 報告連相片 (1份)

腸鏡內窺鏡套餐

(日間內視鏡中心)
腸鏡經由肛門進入大腸 套餐包括以下項目:
  • 醫生費用
  • 麻醉科醫生深度監察麻醉
  • 化驗費 (包首3樽瘜肉化驗)
  • 手術室費用
  • 復甦室費用
  • 靜脈注射鎮靜劑費用
  • 報告連相片 (1份)

我們亦可安排病人入住以下醫院進行檢查/手術:

HK_荃灣_Tsuen_Wan_柴灣角_Chai_Wan_Kok_199_荃景圍_Tsuen_King_Circuit_荃灣港安醫院_Tsuen_Wan_Adventist_Hospital_January_2021_SS2_04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位於香港新界荃灣荃景圍199號,是香港新界西的一所私家醫院,位於荃灣荃景圍,成立於1964年,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管理。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聖保祿醫院

聖保祿醫院位於香港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東院道8號,於1898年開始營運,由法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管理,所以聖保祿醫院亦有「法國醫院」之稱。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K_StTeresasHospital

聖德肋撒醫院

聖德肋撒醫院位於香港九龍馬頭圍太子道西327號,是一所非營利天主教醫院,由法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於1940年創立,故時常被稱之為「法國醫院」。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1280px-Precious_Blood_Hospital_(Caritas)

寶血醫院 (明愛)

寶血醫院 (明愛) 是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青山道的一所天主教會慈善醫院,由寶血女修會於1937年成立,現在由香港明愛管理及營運的兩所非牟利私家醫院之一。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Evangel_Hospital

播道醫院

播道醫院是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馬頭圍亞皆老街222號的一所非營利綜合醫院,由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與美國基督教播道會攜手建立的自負盈虧非牟利教會機構。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852) 2155 5038

致電診所查詢/預約

(852) 6278 8092

Whatsapp 查詢或預約

先向普通科醫生求診是處理健康問題的首要行動!

因為普通科醫生接觸的病症種類非常廣泛,能先幫助病人找出病因及作出診斷,然後再轉介到相應的專科醫生。因此遇到健康問題,應該先向普通科醫生求診!

尖沙咀加拿分道 18 號恒生尖沙咀大廈 1507-8 室

1507-8, Hang Seng Tsim Sha Tsui Building, 18 Carnarvon Road, Tsim Sha Tsui, Kowloon, Hong Kong

Shopping Bas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