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可引致子宮頸癌、肛門癌、生殖器官濕疣 (其他疾病亦存風險:外陰癌及陰道癌)。
感染後通常不會有病徵,潛伏期可長達10年,更會人傳人!
感染某些高危型 HPV,如 HPV 16 和 18,可導致約 90% 子宮頸癌及約 90% 肛門癌。
低危型 HPV,主要引致生殖器官濕疣 (俗稱椰菜花),超過 90% 椰菜花,由HPV 6 及 11 引起。
大部分的 HPV 感染通常不會有病徵,潛伏期可高達 10 年,更會人傳人。
人類乳頭瘤病毒 (HPV),有超過150種基因型,當中約40種會引起HPV感染,可分為高風險病毒和低風險病毒兩種。高風險病毒可引致子宮頸癌,低風險病毒則可引致生殖器官感染。
在病毒基因型中,16型和18型是導致子宮頸癌的高危類型,約七成子宮頸癌都是由這兩種病毒引起。
子宮頸細胞檢驗和接種 HPV 疫苗是預防子宮癌的最有效方法。
子宮頸細胞檢驗,即柏氏抹片檢查,是一種檢驗子宮頸細胞早期異常病變的測試。醫療人員會利用陰道窺器和細胞採集棒,在婦女子宮頸表面抽取細胞樣本,再送往化驗室,由專業人員在顯微鏡下進行檢驗。子宮頸細胞檢查是一個簡單方便、準確性甚高的癌症篩查﹐適合25歲以上有性經驗的婦女採用。
目前,已上市的子宮頸癌疫苗共有三款,分別為兩價、四價和九價疫苗。
三款疫苗所針對的病毒類型各有不同,但同時能覆蓋16和18型這兩種高危病毒。病毒覆蓋率越高,保護性越強,當中的九價疫苗便能提供90%保護率。
現時市場共提供三款HPV疫苗 (2價、4價和9價)。三款疫苗所覆蓋的病毒類型各異,但同樣涵蓋 16 型和 18 型這兩種高危因子。
疫苗覆蓋基因數量越多,整體保護率越高,如9價HPV疫苗,它可作出的保護率超過90%。
HPV疫苗可預防的病毒類型包括:
9 價 HPV 疫苗適合九歲以上人士接種,接種次數根據接種者的年齡而異:
1. 9-14 歲 (2 劑) :0-6
– 第一劑: 施打第一劑當天作為第 0 天
– 第二劑: 和第一劑間隔 6 個月 (180 天起) 至 12 個月 (360 天止) 之間接種
2. 15 歲以上 (3 劑):0-2-6
– 施打第一劑當天作為第 0 天
– 第二劑和第一劑間隔 2 個月 (60 天起)施打
– 第三劑和第一劑間隔 6 個月(180 天起) 至 12 個月 (360 天止) 之間接種
HPV疫苗可引起的副作用一般輕微,常見的包括注射位置紅腫疼痛、發燒、頭痛和作嘔,徵狀一般會在數天後自行消退。若情況持續,或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求診。
男性感染 HPV 的比率其實比女性高。因此不同國際衛生組織均建議男女都應該預防 HPV。研究顯示只有少數男士感染 HPV 後能夠產生抗體,另外有研究顯示即使感染後有抗體,亦無法減低其重複感染的風險,更有較高機會將致癌 HPV 傳染給女性,增加其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所以適齡時及早預防才是良策。
自己健康自己負責!男性感染 HPV 也有機會罹患相關疾病及癌症,如椰菜花及肛門癌等,除了安全性行為外,一同預防 HPV,可以進一步減低感染風險。
HPV 感染普遍,即使只有一個性伴侶仍有約 60% 感染風險。加上 HPV 病毒潛伏期長,你的伴侶可能不知道甚麼時候受到感染,所以更要積極預防。
可以先向醫生查詢。有過性行為未必有感染過 HPV。而且即使已感染一種或一種以上 HPV 型號,預防 HPV 還是能幫助預防其他可預防的型號。
遭 HPV 病毒感染後,若未能自行消除,有機會導致病變或其他疾病。而這些病變可能於感染 HPV 十年後才出現,更有可能演變成癌症。所以就算已無性生活或停經,仍須向醫生查詢關於抹片檢查及預防 HPV。
需要。預防 HPV 並不能覆蓋所有高危型 HPV 型號,而且對預防前已感染的 HPV 型號無效,故建議仍需定期作子宮頸抹片篩檢。
預防 HPV 的較佳時機應在未有性行為前。美國癌症協會建議較佳預防 HPV 年齡為 9-12 歲。家長應積極關心及了解子女的交友圈子,為他們提供正確的性教育。
預防 HPV 被不同國際權威機構已認證其安全性,並表示小朋友 9-14 歲便可預防 HPV。目前 >145 個國家已將預防 HPV 納入其兒童免疫計劃當中,更有國家支持適齡男士預防 HPV。
Javascript not detected. Javascript required for this site to function. Please enable it in your browser settings and refresh this page.